今年入汛以来,广西暴雨、黑龙江冰雹、云南干旱纷纷“刷屏”网络,各地极端天气事件频频发生。与此同时,世界气象组织宣告:具有降温效应的、持续三年的拉尼娜现象结束,厄尔尼诺现象将回归,加剧全球气温升高。
目前,全球已逐渐进入“厄尔尼诺时间”。在它的控制下,全球气候会如何变化?极端天气事件会增多吗?
厄尔尼诺回归
(资料图片)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高的一种现象,反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低时则出现拉尼娜现象。一般来说,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会交替出现。
自2020年中开始,全球经历了持续3年的“三重”拉尼娜事件。到今年3月本轮拉尼娜事件正式结束,厄尔尼诺开始登场。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5月发布的评估报告显示,预计厄尔尼诺现象在7月底发生的可能性为60%。
Nino3.4指数是指位于赤道太平洋中央5°N-5°S、120°W-170°W的一个矩形区域内海表温度的月平均值与20世纪平均温度的差值,该指标用于反映该区域海表温度变化。若Nino3.4指数达到或超过0.5ºC,并持续三个月,就进入到厄尔尼诺状态。
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今年5月,Nino3.4指数月平均海温已经达到0.5℃,从目前趋势看,6月份可能比5月份更暖。6月12日的最新监测结果显示,最近一周,Nino3.4的温度已经达到0.9℃。“此次厄尔尼诺发展还是比较快的,比科学家们预计的出现时间提前了一到两个月。”
本次厄尔尼诺有多强?
2014年至2016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出现了一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气象界、海洋界将其称之为“海洋界的李小龙”或“自然界的哥斯拉”,表明了其威力巨大。本次厄尔尼诺现象有多强?会持续多久?
近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候预测中心(CPC)在报告中指出,今年冬天,强厄尔尼诺形成的可能性为56%,超过中等强度的可能性为84%。
周兵表示,通过分析近120年来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的转换规律,二者循环周期一般为2-7年,平均周期4年。在120年中,一共出现了三次超强厄尔尼诺,超强的拉尼娜一次都没有。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大概在15年至20年左右会出现一次,上一次超强厄尔尼诺现象是在2015年至2016年出现,到现在只过去了六七年的时间。根据当前主流机构预测意见,全球即将迎来一次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
对于厄尔尼诺的持续时间,机构预计,本次厄尔尼诺将在2023/2024年冬季(今年11月至明年1月)达到峰值,即从今年5月算起,将持续至少8至10个月的时间。
今明两年或成史上最暖一年
分析认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厄尔尼诺现象将进一步推高全球气温,2023年或2024年将打破2016年的全球最暖纪录,成为史上最暖年。
周兵表示,受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的叠加影响,2015年、2016年相继创下全球最暖纪录,最近几年处于变暖平台期,主要是与“三重”拉尼娜现象有关,与冷水相关的拉尼娜有助于地球短暂“冷静”。而随着厄尔尼诺回归,全球变暖有可能将重新回到之前的轨道。
“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干旱还会使全球林火增多,以2019年、2020年澳大利亚持续了4个多月的森林大火为例,这场大火向地球系统释放了4亿吨二氧化碳,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
对于2023年、2024年是否会创造1850年有仪器记录以来的最暖纪录,周兵表示,目前还要看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在发展过程中所能达到的强度。如果能够达到强厄尔尼诺事件等级,创造这种纪录的概率就会增加,如果是一次中等强度事件,那么就有可能在未来五年内打破2016年的全球最暖纪录。
“当把厄尔尼诺放到气候变化、气候临界点中去理解时,该事件给人类带来的紧迫感、危机感更加突出。”周兵表示,科学家找到全球16个气候临界点,这些临界点包括最小估值和最大估值。比如,格陵兰海触发临界点的最小估值是温升0.8℃,最大估值是温升3℃,也就是说当温升3℃时,格陵兰海冰将会全部融化,海平面高度会升高2到7米,该海域现在的温升已经达到1.1摄氏度。
目前全球已经有5个气候临界点被触发激活,达到了它们的最小估值。科学家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将有10个临界点被触发激活。临界点触发后,除了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也将明显下降。
我国将受何种影响?
在厄尔尼诺“加持”下的全球变暖,还将进一步放大极端灾害天气的影响。今年5月,国家气象中心指出,厄尔尼诺已在路上,需做好应对极端天气的准备。
“拉尼娜也罢,厄尔尼诺也罢,给全球带来的气象灾害是非常显著的,排在全球前十位的洪涝灾害中,都有厄尔尼诺或者拉尼娜的身影,尤其是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以后,厄尔尼诺这个专业术语就走进了中国大众的视线。”周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