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双减”工作仍在有序推进中。9月7日,据教育部网站信息显示,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文件),教育部会同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就将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机构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

根据通知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落实“双减”文件精神,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属,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教育公,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

同时,各地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登记路径科学合理、高效便捷,明确部门职责分工,简化工作程序,加强统筹协调、部门联动。要坚持依法依规、稳有序,确保存量课程稳步消化、人员安置妥善合理、财物处置合理合法。

对于现有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通知指出,要按照线下非营利学科类培训机构、线下营利学科类培训机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以及终止培训机构等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办法予以办理。

从具体时间节点来看,2021年底前,要完成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机构的行政审批及法人登记工作,培训机构在完成非营利机构登记前,应暂停招生及收费行为。

而具体到地方来看,目前各地均在积极开展进行“双减”工作。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市已有12区公布了首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不少机构已在引导下完成了“营改非”工作。

据了解,北京市第一批列入白名单的机构是按照“1+1+3”,即:资金监管+办学许可证+《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校外培训机构行为规范》《北京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标准(暂行)》的标准进行审核。进入白名单的机构均为具有合法合规的办学资质、符合办学标准的非营利学科类培训机构。在首批名单之后,各区后续也将结合自身区域特点进行合理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分批公布白名单。

此外,据教育部等三部门的通知显示,各地在开展工作时,还要建立联合工作组,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和工作流程,统筹协调推进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登记工作。同时,各地也要建立问责机制,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相关单位及责任人严肃问责,确保工作按期完成。

此前一天,《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的通知》两份文件刚刚发布,对校外培训教材、收费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下一步会有更多落实‘双减’的动作。”在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马学雷看来,引导学科类培训机构里资本退出、强化对境外外教的管理,以及治理现有的借非学科名义实施学科培训的机构,都将是未来“双减”的具体工作落实方向。(记者 程铭劼 赵博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