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智库(CCG)日前发布的《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国际经贸合作与前瞻》聚焦中国经贸领域的国际合作,总结成果经验,分析挑战,展望前景,以前瞻视角分析未来开展国际经贸合作的机遇,并提出了建设建议。

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且中国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强化了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中心和世界经济增长主要引擎的地位。在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具有三个显著的驱动力经济一体化进程、数字经济和持续的人才红利。这将推动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并吸引投资、促进贸易,促进中国经济的对外合作。

结合形势分析,报告对中国深度参与国际经贸合作提出了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全球治理合作机制,特别是参与推动对世贸组织、IMF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执行机制进行改革,逐步纳入协商一致的原则,以反映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二是在法治建设方面,全面实施外商投资法及其配套法规,推动修订对外贸易法,推动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与国际最新经贸规则对接,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国际经贸合作的规则制定。

三是推动全球在数字、绿色治理等新兴领域加强合作。如推动AIIB等国际多边银行投融资模式的塑造和实践,打造绿色金融标准。可考虑适时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升级为世界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四是建议在已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基础上研究制定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在更大范围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并加快在全国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五是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寻求与更多发达国家的第三方市场合作,实现利益共享、合作双赢,重点可以落在双方有共识的气候变化应对方面。如支持非洲、中美洲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基础设施投资和绿色转型等。

六是中美经贸合作的调整和深化。中美之间相对紧张的经贸关系出现了缓和迹象。双方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仍存较大的合作空间。未来,中美之间应该展开深入的磋商和沟通,寻找双边可以共同发展且互补的领域,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稳定双边经贸关系。

七是促进人文交流。人文交流与经贸合作一样,都是中外合作的重要领域,还有助于加强经贸合作和政治互信。报告建议开展领域广泛、模式多元的人文交流,并建立长期机制,可以在文化、教育、体育等多方面加强交流,如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丰富体育交流内涵。同时,青年对全球治理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提升,加强青年间的人文交流可以促进中外之间的理解借鉴,激发合作创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报告建议深入打造“国际青年领袖对话机制”(GYLD),打造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途径。

八是建议发挥好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公竞争审查等制度作用,坚持开放和安全并重,切实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发展,为高水的国际合作保驾护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