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我国养老金体制有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讨论的数据是人口省级分布。总体特点是人口向发达地区转移,并且转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由于各省老龄化的程度差异很大,人口转移会加剧各地养老金负担。这对养老金制度造成什么样的挑战?那就是有些省份的养老金入不敷出,而有些省份的养老金大大结余,落差巨大。

第二个关键事实,就是流动人口大增。2020年,35%的人口人户分离,即“实际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比2010年增加88.5%。在35%的人户分离中,又有8.8%的人住在户口登记省之外,也就是跨省级的分离。要想解决社保的区域问题,必须提高统筹的层次。各省之间的养老金不等和人口流动,需要我们真正打破地区和身份的分割,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需要。我建议全国养老保险实现个人账户制度,以解决地区之间统筹的问题,也可以避免关系转续的难题。

养老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的宏观压力。虽然我们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还算年轻,但是已经出现养老保险账户赤字。人口年龄结构较年轻就出现赤字,一个主要原因缴费积极太低。虽然看起来我们的制度缴费率非常高,但是实际缴费水太低,不少企业是按照最低标准给职工交保险。

我提出一个替代方案,这个方案的核心是养老体制采用积累型个人账户。这个新方案既可以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宏观压力,自动实现全国统筹,免除各种转移接续问题,还可以解决缴费激励的问题。

具体而言,这个方案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解决老龄化带来的体系压力。个人基金积累制,自己的钱积累到老,由自己来花,就不用给年轻人增加负担,不受人口老龄化的困扰。第二,个人账户不再需要强行统筹。个人账户化使养老金资产成为个人资产,无论在哪里工作都属于自己,不用办理关系转移接续,使地方政府利益与个人养老金脱钩,统筹的问题也随之解决。第三,可以提供充足的缴费激励。因为个人缴费就等同于个人储蓄,政府不需要制定统一的缴费标准,只要规定一个最低标准就可以。有税收优惠措施,个人想多交就可以多交。并且如果能够实现市场化,由市场化的基金公司管理,账户资金的市场回报也可以实现,真正鼓励缴费。第四,可以自动实现延迟退休。在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之后,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预期寿命,决定什么时候停止缴费并且开始领取退休金。由于钱都是自己的,所以当预期寿命提高的时候,个人为了保障退休以后的生活,有积极延迟退休。

关于从现有方案到新方案的转换路径,我的建议如下:第一步,把企业年金,也就是第二支柱全部存入个人账户,同时允许个人为第三支柱缴费。第二步,第一支柱个人缴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第三步,第一支柱的公共统筹部分,根据每人的历史缴费记录,记到个人名下,以名义利率积累,同时后续缴费实现基金积累。

总之,这个转换首先是要求缴费要有实际的基金积累,让个人看到积累部分得到实实在在的投资回报,之前缴纳的部分可以先记到个人名下。

转轨中有一个问题,个人现在交的钱全部划入到个人账户,那之前承诺的养老金和正在发放的退休金怎么办?我建议由财政来负担。这个负担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我们之前已经测算过。再有一个问题是,账户积累少的人穷,积累多的人富,怎么处理老年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我建议用财政来解决低收入人群保障不足的问题,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来兜底。

我国养老金体制过去20年渐进式的改革拖延了对人口老龄化的应对,丧失了很多改革机会,造成了较大的财务风险。现在需要全新的改革思路,建立积累式的个人养老账户。跟2000年相比如今有一个改革优势,就是我国资本市场已经非常发达,市场秩序也得到很大提升,养老金个人账户资金的安全投资回报都可以得到制度保障。

(作者系北大国发院经济学教授、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组负责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