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在全球持续蔓延的当下,服务贸易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新引擎的作用凸显。随着越来越多新兴服务贸易模式的涌现,如何规范这些行业也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与货物商品贸易不同,服务贸易作为无形的第三产业,在标准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有哪些特点和规律?在我国又有哪些成果和实践?9月9日第四届中国服务贸易标准化论坛透露,截至目前,我国已在全国范围内部署服务业标准化试点1125个,也在无接触配送等多种新兴领域推出了标准规范,未来,我国要推进服务贸易机制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服务标准的供给。

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达千余个

服务业正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19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了6.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4%,比第二产业高出22个百分点。

在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标准化工作也亟待加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司长崔钢介绍,“近年来,我国服务业特别是服务贸易保持着较快发展态势,是经济比较活跃的领域,也是标准化工作的发力点。推动服务业标准化工作能够规范市场秩序,引导服务业健康发展。提高服务质量,有效提高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崔钢介绍,我国服务业重点领域标准制定的步伐不断加快。例如批准了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第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等重要标准,在规范各领域服务安全红线、推进产业升级、提升服务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在服务业领域培育了一批标准化试点示范典型,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模式。截至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部署服务业标准化试点1125个,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430个,基本公共服务试点51个。

不过,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卢鹏起提醒,“中国服务业整体竞争力还不够强,对外开放相对滞后,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话语权不高”。

据了解,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以下简称“ISO”)发布了服务业相关标准700余项,2016年发布了ISO服务标准化战略。近年来ISO新成立的技术委员会也大多集中在服务业领域。

“目前我国对服务业标准化工作非常重视,但在国际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标准化协会服务贸易分会秘书长姚歆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近几年在国际上先后成立的服务业标准化技术领域,涉及到老龄社会、消费者保护、共享经济等,这些很多是由西方国家来主导的。中国虽然在电子商务等方面取得突破,但是比重还是不足的。”

紧跟创新领域步伐

看不见、摸不着的服务业究竟如何规范?标准制定要聚焦哪些方面?姚歆介绍,服务业标准主要涉及五种类型,包括组织与管理、服务描述、服务评估、支持服务的产品和技术提供、服务提供者。

“货物贸易有产品标准,是比较单一的,产品技术有它的质量要求。而服务是无形的,涉及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标准化不是科技创造或发明,标准是源于需求,标准要回到行业应用中去。”姚歆说。

疫情期间,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服务广泛应用。在姚歆看来,服务业标准化要在这些创新领域找发力点,关注在疫情期间产生的一些新的服务模式、新的技术产业模式。比如制定《共享厨房服务规范》,推动这一新兴模式的发展,可以让餐饮企业节省人力、成本等负担。“未来有很多路可以走,有很多机会,在于我们是否能把握这些机会。”

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标准工作部副部长乔珍珍则举了无接触配送的例子。今年3月10日,《无接触配送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发布并实施,从服务要求、服务流程、异常情况处置和服务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是在服务流程环节为消费者提供了详实可操作的无接触配送服务模式。

例如,《规范》要求,平台应具备与开展无接触配送相配套的信息服务功能;配送员应接受无接触配送服务的专项培训并通过相应考核;配送的设施设备应满足无接触配送服务需求,可根据实际要求选择智能取餐、取货柜,无人车和无人机等智能化设备,并按要求使用。

姚歆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下一步,我国一方面要加强对服务业标准化的重视,另一方面要去梳理在中国有哪些优势,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及时把好的实践和做法提炼出来,这对服务业“走出去”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平衡确定性与差异性

“相比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复杂性更高,人为的因素也很大。要制定标准往往要比货物贸易更细,所以这个标准要更强调它的兼容性。”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服务贸易比货物贸易在实际约束方面要难一些。对服务质量要制定标准,有一个基本的底线,确定性的因素要有保障。在推行实施的过程中,要找到一些主要的关键点,而一些特色部分要有差异性考核。

对于未来服务贸易标准化工作,卢鹏起强调,要积极推进服务贸易机制平台建设,加强双边、三方、多边合作,打造更多服务贸易国际交流合作新机制、新平台。培育壮大服务贸易领域头部企业,帮助中外企业找到更多利益契合点、经济增长点、共赢新亮点。

同时,密切关注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组织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企业家参与相关领域国际谈判。引导推动服务贸易规则标准制定协调,形成政府、民间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双轮驱动、有效联动的格局。提出更多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中国标准。

崔钢则建议,要完善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服务标准的供给。根据我国服务贸易重点发展领域,结合新一轮服务贸易创新试点要求,优化服务业标准体系结构,实现多元化的标准供给,完善服务贸易基础通用标准,特别是加强在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服务业;教育、养老、体育文化等生活服务业,以及共享经济、平台型消费等新兴服务业开展重要标准研制。同时鼓励大力发展制定团体标准,以满足服务业领域市场创新的需求。

据介绍,服务贸易标准化已纳入中国贸促会2020年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工作要点。其中,要在共享经济、电子商务、许可贸易、会议展览、商事调解、文化创意和人力资源等领域开展团体标准化工作,完善标准体系,参与服务贸易领域的国家标准制定,推动国际标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推荐内容